古往今来有成就的画家,都沿着同样的道路,都基本上经过师承、觉醒、忘我三个发展时期。我曾观看一位前辈绘画的整过程,先生是从无我到有我,无法而有法的创作过程。曾提过执笔无定法,包括水、笔、墨、纸等,都来源于自然界,画画同样相对自然。但在构图中一定要在讲理与不讲理的矛盾中产生,勾皴点染,浓淡干湿,一切都是自然的倾泻,若流水不息。创作过程,身心定要放松,排除杂念,心无他念,方可提笔作画,倾泻心中之烟岚。我学不像傅抱石激情倾诉山川之美的感慨;更学不会徐文长那样对艺术的夸张与升华;我在创作过程中不求情绪化,但书法不然。“山得石而雄,水得石而清,园得石而秀,谷得石而幽,洞得石而奇,屋得石而雅,人得石而乐”。从事绘画艺术,我从不勉强自己,遵循道生一,一生二,三生万物之审美精神。不会反其道而行之,还是顺其自然为妙。
在我的水墨世界里!更喜欢琢磨荆浩提出的“六要”论,“气、韵、思、景、笔、墨”,以及他的“四品”“二病”论之说。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,结合时代的艺脉,取别人之长,补自己之短。联想唐诗、宋词、元曲的凄美意境当中,喜欢马致远的 “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,古道西风瘦马……”平时创作完毕落款时写点打油诗什么的!装装文人骚客,任由我在画中徜徉!这也算是对传统审美的传承吧!记得在庐山采风时所即兴写的几句打油诗“品茗赏花径,松下藐苍穹。不知愁滋味,谈笑任性情,谁解此中意。定为君击磬。何有清凉界,庐山五老峰。”是否有“此中有真意”呢!
我每一次创作时要求自身对艺术的真情流露,不重复自己,尽管画得不好,但我会努力去做而不是去拼,关键是怎样与观者的心灵产生共鸣!雅俗共赏呢!对于艺术而言,我坚信一句话,艺术来源于生活,而高于生活。这就是我追求艺术魅力的为之所在。
辛卯年仲夏 书于中州张国防老师黔首草堂
(责任编辑:admin)